找到相关内容1164篇,用时2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北京龙泉寺遵照佛制举行结夏安居

    和尚为弟子们设计了戒律课程以及戒律相关的课程,龙泉寺僧众将系统深入学习四分律比丘,学诚大和尚还将针对个人与僧团用功上的问题,进行专题的引导与开示,弟子们得到这个消息后,欢喜踊跃。学诚大和尚告诫弟子们...众福皆回向) (比丘比丘绍佛种 有汝在时正法隆)   如法如律的学、持戒感得龙天欢喜和护持,龙泉寺出现了多次瑞相。众多的居士也非常护持龙泉寺,使得安居及各种法会佛事活动都能顺利成办。三个月后,...

    佚名

    |龙泉寺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6/05/1217364087.html
  • 受菩萨和密乘,时时观察随犯随忏

    可见,大德时时以清净心对治也。   阿底峡尊者云:“我受比丘还觉易于受持,从未犯过,及受菩萨,因知此为心戒,较难守护,及受密乘,则更时时观察,随犯随忏,且随带曼达盘,发见违失,即时坐地修忏,不...

    西藏根桑泽程仁波车

    |心戒|戒律|密乘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3/2235138805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如何能达到涅槃的境界呢?

    Sqmazera)持的(出家男子受十戒的叫做沙弥,一般是不满二十岁的人,满二十岁才能受具足戒为比丘);具足戒是比丘、比丘尼持的。当初僧伽成立时,没有约制团体的一定规律,其后随着问题的发生而随时制戒,到佛逝世前,已制定了二百多条。南方国家所传比丘二百二十七条,我国西藏二百五十三条,汉地二百五十条,大体相同,仅有某些条款分开和合并的不同,汉地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条。(2)定,是精神上既不昏沉(即不瞌睡),又不...

    赵朴初

    佛教常识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21433810702.html
  • 圣严法师答:佛教徒必须实行佛化婚礼吗

    。不过,主要的仪节,应该是皈依三宝及宣誓相敬相爱,在三宝的光照之下,结为夫妇,以爱情相助,以道情相勉。   根据比丘的规定,出家人不得作婚姻的介绍人。但是,既没有说出家人不能作证婚人,也没有说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佛教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302211599.html
  • 重庆华岩寺2008春节禅修通告

    Wimalajothi Thero法师,出生于1947年3月31日,1960年6月26日依Sri Dammanada 法师出家,1966年6月24日受比丘.他一直致力于佛教经典翻译及流通,致力于佛教图书的出版及...

    佚名

    |重庆华岩寺禅修2008春节斯里兰卡法师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1/12562320058.html
  • 缅甸僧尼的“后现代生活”

    之一,缅甸习俗,男子在结婚之前,必须出一次家,才能取得“成人”的资格;不然,社会就会轻视他,甚至无人与论婚娶。不过,出家时间长短不拘(一星期即还俗也可以);只作沙弥,不受比丘也行。 缅甸人出家的风气极其普遍;而出家时期的长短,则根据个人的意愿,当然,能够终身出家不还俗的,更会受到社会上的尊重。 缅甸佛教,是南传的上座部系,僧团是在戒龄最高的比丘名叫“得屋”(即“寺主”的意思)的主持...

    佚名

    |僧尼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3/15324721338.html
  • 佛教的根本教条是甚么

    。 佛教的基本,就是五戒十善,虽然,佛教的教徒由于修持层次的不同而分有在家的五戒十善、八戒,以及出家的十戒、比丘、比丘尼,还有大乘的菩萨,但其均以五戒十善为基础;也可以说其他各戒都是五戒十善的升格或详细的分科。所以,如能把五戒十善守完善了,其他的也就不太困难。所谓五戒,是指: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(私通)、不妄语、不饮酒。所谓十善,乃是五戒的扩大与加深,并且要戒作恶也不去行善,现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90745332.html
  • “和尚”一词的误读

    等法身慧命。遵照佛教的制度,只有大丛林(寺院)的方丈才能称为“和尚”。方丈称“和尚”,是说他是众僧的依止师之意,是“依止和尚”。此外,沙弥的剃度师亦称和尚(是这位沙弥的和尚)。比丘的得戒师也称“和尚...”。  对一般的僧人,可以称“比丘”。“比丘”是梵语的音译,意思是“乞士”,即上从佛陀乞佛法,下就俗人乞饮食,含有净乞食、破烦恼、净持、能怖魔四义。凡是剃度出了家的男性,年满20岁,受了具足戒的,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25953866.html
  • 蕅益智旭的戒律观

    蕅益智旭的戒律观  释自澹  智旭一生持谨严,觉不能清净受持戒律,故自退比丘。  他发愿复兴戒律,除了致力于讲之外,也注释律本,  他的戒律观强调的是个人持的精严,而非以僧团清规的遵守为主。  身为晚明四大师之一的蕅益智旭(一五九九—一六五五),一生持谨严,觉受比丘,但不能清净地持受,故自退比丘,当菩萨沙弥。四十六岁时,又退菩萨沙弥所有净戒,只当是个“退作但三皈依人”。   智旭...

    释自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53455762.html
  • 沙弥教育的精神与要点

    但沙弥乃是正式受比丘前的教育准备阶段,其意义则是相同的。   也正因为沙弥阶段,乃是出家人成就为大比丘僧前的养成阶段,因此一个比丘素质的好坏,固然受具后五年内的教育训练亦很重要,但在受具前的“准比丘...。佛教的兴衰维系在僧伽素质的良莠上;而僧伽素质的好坏,则取决于僧伽教育的健全与否上。这其中,沙弥阶段的调熟教育,是具有关键性与特殊性地位的。   然而我们常见到的所谓沙弥教育,往往只是将沙弥附属在比丘...

    释法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3956814.html